欢迎访问南宁市群众艺术馆官网!

收藏本站|设为首页|辟谣平台

群文创作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群文创作 > 诗歌创作

小燕子,来年春天到哪里

来源:南宁市群众艺术馆时间:2018-03-30访问量:

兴宁区文化馆


唐运标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五塘镇沙平村凰喔坡,保留着较完整的一个建筑群,大都是明清时期的老民居,屋主已经搬到新居,偶尔有留恋它们的老人会来看一看,稍微清扫或补漏,有种遮不住的寞落。置身那些青砖青瓦、雕梁画栋的老民居,仿佛来了一次时空的穿越,不禁赞叹古时人们对居住的房子追求完美,砖瓦栋梁都要精雕细凿,精益求精。


         仔细看,我发现每家每户的正门上方,都有一个镂空雕花的小窗子,有或龙或凤的图案,满布灰尘却挡不住它的精致漂亮。问了给我们当向导的村支书,他说那是“燕门”。


       “燕门”的作用,除了透光通风,同时也是为了方便筑巢做窝的燕子出入。走进屋里,可以看到大厅两边的墙壁上都有燕子筑的窝。支书说,燕子是吉祥、团结、和睦的象征,所以家家户户都喜欢燕子到自己家里来,燕子越多,越说明这家宜居。可见早前的人们已经很注意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了。


         燕子最喜欢接近人类,捕食害虫,对农作物有益。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到野外打鸟,有用弹弓的,也有拿竹编的桌盖和细绳组成的陷井专门捉麻雀的,但常常见到燕子在人们的屋檐底下筑巢,飞去飞回地忙碌,早已是朋友了,不曾有谁题意过捉燕子。曾经也疑惑地问过大一点的伙伴,说是燕子肉是苦的,显然这样的解释很苍白,至今仍半信半疑。


       此时已是入冬时节,那些老民居里的窝没有燕子,但“燕门”还有燕子出入的痕迹。可以想象,燕子通过“燕门”时,扇动着翅膀急停,站在“燕门”口弄弄头和羽毛,再灵巧地转过小洞口进“家”去了。这里的人们特意保留的“燕门”,估计这些燕巢与老民居有着差不多的历史,一代一代的燕子见证了屋主人的更迭。


       走出老民居,在回来的路上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一路上看到的人们新起的一排排房子,没有哪家再为燕子出入设置“燕门”了。而这些老民居终有一天也会老化倒掉,或者折旧建新,有谁还在意那些小精灵呢?


       小燕子,来年春天到哪里?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