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民歌湖畔·共眷天下民歌
2017大型民歌专场——广西专场演出
唱响广西12个世居民族代表性新民歌,演绎广西12个世居民族血浓于水的骨肉情深,5月21日晚,“相约民歌湖畔·共眷天下民歌”南宁民歌湖周周演2017大型民歌专场——广西专场演出在民歌湖水上舞台盛大举行。广西各族优秀歌手、演员放歌起舞,唱起本民族代表性新民歌、跳起本民族特色的舞蹈。这些精彩的节目展现了12个世居民族在广西这片红色土地上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民族大团结大繁荣面貌。
南宁市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带来的开场歌舞《父母恩情广》,唱的是“山不比天高,蓝天广朗朗,父母恩情广,广过天”,表现了壮族儿女在父母的叮咛中出嫁,出嫁的女儿在姐妹们的陪伴下,深情地唱起了壮族民歌,感谢父母恩情广。
毛南族是广西土著民族之一,花竹帽是毛南族特有的一种手工艺品,是毛南族的“族宝”和象征,也是传说中小伙子送给姑娘的爱情信物。曹阳和李佳演唱的毛南族民歌《最美不过花竹帽》,让观众感受月亮挂树梢时,毛南族小伙姑娘的甜蜜和浪漫。
“岭南无山不有瑶”,说是就是瑶族。山谣乐队为观众带来一首原创新民歌《瑶山谣》,歌曲融入不同音乐风格和元素,带了全新听觉感受。据了解,山谣乐队是CCTV争奇斗艳瑶族全国三强,这几位年轻的小伙子希望让大山里的歌声飘到山外,让更多的人能够听到瑶族的声音。
广西艺术学院声乐讲师罗静带来的回族歌曲《花儿恋》,歌曲表达了回族姑娘的美丽善良、活泼可爱。
“饭养身,歌养心,”这是侗族人民常说的一句话,也就是说,他们把“歌”看成是与“饭”同样重要的事。侗家人把歌当作精神食粮,用它来陶冶心灵和情操。广西南宁小海螺童声合唱团带来《七彩长廊程阳桥》,让观众在小歌手稚嫩、美妙的歌声里,感受到侗族民歌的魅力。
描绘大海的歌曲有很多,比如“椰风挑动银浪,夕阳拨云偷看”,比如“鼓浪屿四周海茫茫,海水鼓起波浪”。而在广西,也有一首美丽动听的京族歌曲《北部湾情歌》。我馆声乐教师唐克立演唱的《北部湾情歌》,引领观众一走进那银色的沙滩,寻找南方的浪漫。
《赶圩归来啊哩哩》生动地描绘了彝族农家姑娘在赶集归来的路上,嬉戏欢笑、愉快歌唱的欢乐场面和兴奋的心情。这首歌传遍大江南北,也曾被改编成为不同版本。尼的呀组合用她们的方式全新演绎这首歌曲,引得台下观众纷纷唱和。
水族是我国西南古老民族。南宁青年歌手韦誉、高赫演唱水族歌曲《希普都爱》婉转动人。
青年歌手花青燕带来的苗族歌曲《银手镯》唱出了苗族阿哥浓浓的思念之民情。
男女合唱《等你过山来》表现了好朋友来到寨子做客,阿妹跳起踩堂舞,阿哥脚板跺起来,仡佬人家心花开的欢乐场景。
《尖尖谣》描写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三尖”文化。所谓“三尖”指的是“山尖”“笔尖”“筷头尖”。由广西著名青年歌手、广西焦点乐队主唱李直演唱的《尖尖谣》融入了现代流行音乐与广西彩调类型的风格,旋律优雅动听,歌词朗朗上口,突出罗城仫佬族生活的这片土地的神奇多彩。
广西12个世居民族血脉相连,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当晚,广西各族人民相约在美丽的民歌湖畔,敞开心扉、释放激情,共同唱起《广西尼的呀》,以歌会友,以舞传情。
广西特有的节日“三月三”主题曲的《广西尼的呀》,歌词涵盖了广西大地的风光、民俗和美食。曲调优美动听,雅俗共赏。歌名中的“尼的呀”在壮语里是“好的呀”的意思。在全体演员齐唱《广西尼的呀》中,本场演出画下完美的句号。
地 点:南宁民歌湖水上舞台
文字:莫小俊
摄影:彭知之
编辑:鄂鱼
审核:韦小海、赵岚、陈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