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嘹亮悠长、气息宽广的蒙古族民歌,又有甜美婉约、情感真挚的壮家山歌,既有精彩的斗歌斗舞环节,又有台上唱来台下和欢乐场面……4月28日晚,“相约民歌湖·共眷天下民歌”2017大型民歌专场——内蒙古《草原之夜》专场演出在民歌湖水上舞台盛大上演,这是呼和浩特、阿拉善盟及南宁三地文化交流“结对子”后的首轮文艺合作,三地的艺术家们给观众献上了一场载歌载舞的视听盛宴。
在陈春燕甜美热情的歌声里,一群美丽的蒙古族姑娘翩翩起舞,开场节目《草原之夜》仿佛让观众感受到草原的夜晚是那么宁静和美丽,勾起大家对大草原的深深眷恋之情。
说到内蒙古,大家可能会想到草原、牛羊和威武雄壮的套马汉子。当草原上的俏姑娘在心爱的套马汉子时,她是大胆直白的,她的歌声火辣真挚。歌曲《套马杆》是就代表。说到广西,大家可能会想到“歌海”和“歌仙刘三姐”这两个独特的文化符号。刘三姐的歌谣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那句“唱山歌,这边唱来那边和”是人们心底缓缓流过的最美旋律。来自内蒙古的演员李美丽一口气演唱了《套马杆》《山歌好比春江水》两首歌曲,两种不同风格的民歌都被她演绎得十分地道。
石韵组合带来的节目石琴与马头琴《嗨登登》让观众眼睛一亮。石琴以阿拉善大漠奇石为原料,经过艺术家的制作与加工,能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当马头琴的幽怨哀婉与石琴的悦耳空灵完美配合,给人带来美的艺术享受,观众纷纷拿起手机将表演录制下来,并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从2005年起,一曲《鸿雁》唱遍大江南北,用轻柔的诉说叩响亿万人的心扉;《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更是经典中的经典,用抒情的旋律描绘出草原上骏马奔驰的美好景象。内蒙古演员查阿古达木的演唱原汁原味,演绎出两首歌曲的精髓。
节目“马天古组合”同样出彩。“马天古”指的是马头琴、天琴古筝。它们分别是蒙古族、壮族、汉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演员分别弹奏了《天之琴》《万马奔腾》《多谢了》等曲目,当不同民族风情的乐器交相碰撞,演绎动人的篇章。
《吉祥三宝》是一首蒙古族经典新民歌,由南宁歌手袁泉、黄莹、袁杨佳孜全新演绎,值得一提的是,小歌手袁杨佳孜是袁泉女儿,两人的合作令观众十分期待。只见稚嫩的童声散发着草原新鲜牛奶的味道,悠扬、唯美的旋律中歌手配合十分默契,营造出亲情的温馨,触动了人们对久违了的人间温情的向往和对真情的渴望。此外,两地歌手共同带来的对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敬酒歌》《敖包相会》,唱出了所有演员的心声——在这个舞台上大家以歌会友,共话友谊,共同期待美好的明天。
本次演出不仅是听觉的盛宴,同时也是视觉的盛宴。许梦娇、曹鑫、杨丽霞等带来的蒙古族的舞蹈《卫拉特神韵》,让人了解了蒙古族人民的日常劳动和生活的生活状态。整个舞蹈也表现了卫拉特蒙古族热爱生活、热爱家乡、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风貌。
内蒙古草原不仅有热辣直白的情歌,同样还有婉转缠绵的舞蹈。双人舞《缘•吉雅》,虽然以豪迈大方的蒙古舞蹈动作为基础,但也带上了不经意的柔情,演员把热恋中的青年男女之间美好纯真的爱情演绎的淋漓尽致。表演结束,主持人还请蒙古方面的演员和广西方面的演员一起“斗舞”,场面十分热烈,观众也不断拍手叫好。
演出在舞蹈《美丽的心铃》《大地飞歌》中落下帷幕。《美丽的心铃》体现了妇女们生产、生活中照镜子、穿漂亮衣服、拍打好尔买铃铛等动作,通过清脆悦耳的铃声表达了驼乡儿女的精神气质和美好愿望。《大地飞歌》是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主题歌,这支舞蹈喜庆、热烈,用盛大的场面表达了壮乡儿女迎接八方宾路的喜悦心情。
这场跨越千山万水的相聚,留下了许许多多难忘的瞬间。虽然演出结束了,但有一份感动久久在观众和演员心中荡漾。
今晚的演出盛况将于4月30日南宁新闻频道20:35
以及5月1日南宁影视频道12:38播出
欢迎大家准时收看~~~
文字:莫俊
摄影:韦伟斌、宋延康
编辑:彭知之
审核:韦小海、赵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