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宁市群众艺术馆官网!

收藏本站|设为首页|辟谣平台

文化活动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活动 > 群文资讯

【清廉家风】邓小平:清廉家风,从家出发

来源:南宁市群众艺术馆时间:2023-08-28访问量:

image.png



党的二十大首次将“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写入党代会报告,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营造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的良好氛围,南宁市群众艺术馆特别推出“学二十大 听家风故事”专栏,今天推送的是《邓小平:清廉家风 从家出发》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说起邓小平,大家都会想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总设计师,“一国两制”,还有一大批上了年龄的文化人会热泪盈眶的说邓小平恢复高考改变了成千上万人的命运。

图片


北京一条胡同深处,一座青砖灰瓦、绿荫满庭的院落,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安静。这里就是人们常说的“邓家院子,自1977年搬进这里,邓小平在这个院落度过了整整20个春秋,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着一段和小平有关的故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华西都市报记者走进这座院宅,专访了邓小平的长女邓林,地点就在她当年给父亲和孩子们拍《排排坐》的地方。72岁的邓林,轻轻回忆着父亲最后20年的点点滴滴,并领着我们沿着当年邓小平散步的小道,将发生在这个院子里的故事一一道来。无私才能无畏,这是邓小平一生崇高品德的真实写照。


图片


表面上看,“邓家院子”和北京千百个胡同院落并无不同。跨过两扇灰蓝色的大铁门,记者走进去之后才发现,这里别是一番景象。一个方正的大院子里,种满了树木和花草,石榴,海棠、核桃、大樱桃郁郁葱葱、果实累累,三棵雪松枝繁叶茂,两棵油松长得拙朴苍健,月季花开得正是热闹。邓小平在世的时候,每天都要在院子里散步锻炼,这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当我们沿着小道轻轻前行时,才发现历史离我们如此之近,耳边仿佛回响起小平同志那终身未改的乡音。在邓小平生前的办公室,书柜里放着他爱看的《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写字台上摆着孙辈们送给他的礼物,台历则定格在 1997 年 2 月19日(邓小平逝世之日)。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说起父亲对自己的影响,邓林说:“在风浪中沉浮,在困境中磨炼,欢乐和痛苦都已成为我心中无价的财富……所有这一切都是父亲的教育和影响的结果。” 这些故事不仅仅是历史,积淀下来就是传承不断的家风。
跟邓林大姐约定的采访时间是早上7点开始。6点半左右,记者提前来到邓家院子。工作人员王世斌介绍,最近院子维修,原本住在这里的邓家人暂时搬出去了,记者正和工作人员聊着,10多分钟后,邓林大姐就到了,衣着朴素,穿着时下很多年轻人喜欢穿的“洞洞鞋”,一手拿着一个保温水壶,一手拿着一把扇子。
对于邓林大姐的平易近人,正在央视热播的《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电视剧中邓小平的扮演者马少骅曾向记者讲过一件事。有一次在邓家院子拍戏,由于工作劳累,马少骅的糖尿病犯了,邓林知道后告诉他,用天麻和鸡蛋一起煮,吃了对身体好。第二天,马少骅再来剧组拍戏时,发现一碗由邓家人做的天麻煮鸡蛋已经放在那里。几天后,拍完戏离开时,马少骅收到一个包裹,“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包天麻,还有邓林亲手写在纸条上的天麻煮鸡蛋的具体做法,那一刻真的深深地被感动了”马少骅说。
邓林是家中的长女,1941年9月11日出生在太行山,在父亲身边生活五十几年。“父亲的品德,父亲的风范,言传身教,令我受用终生。爸爸在家里说话不多,但说出来就切中要害,而且幽默、风趣,这种言传身教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邓林曾这样回忆父亲对他的影响:“我生命的成长,气质的锻炼,思想的进步;我的艺术风格的形成,个性的成熟,思维的突破……都来自于父亲的教育和影响。”
约访过程中,记者得知邓林大姐当时一直有些低烧,采访当天,邓林大姐的身体也并未完全康复。记者注意到一个细节,因为身体原因导致鼻子有些不适,在用纸巾擦鼻子后,邓林大姐总会把它装进随身携带的一个塑料袋中,而这个袋中已经装了几张用过的纸巾了。
记者问起塑料袋的来历,邓林大姐说:“我管它叫‘自制垃圾袋’,我老给我们一些司机、工作人员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想想别人要擤个鼻涕乱扔纸都觉得恶心,那我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我不能让人觉得我很恶心对吧?这就是一个小的事情,却是一个做人的原则,是自律。”
邓林说,父亲教育子女,最强调的就是“自律”。“父亲对我们的要求是国家法律不能侵犯,我们家的孩子要守法,要谨慎,名不要出得太大,要夹着尾巴做人,不能干出格的事。”邓林说,“父亲对子女很民主,但不是放任。”父亲曾非常严肃地把家人召集在一起,非常严肃地讲自律的问题。
“有的时候我在街上看见那些装修工人、快递工人,我还是对他们挺崇敬的,我觉得人不能光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
虽然今年已经72岁了,邓林说:“我还要继续努力,我要有一个新的追求,应该光辉灿烂地度过我自己的一生,以前,我们同学聚会的时候我说过,60岁以后就退休。可是我父亲75岁才搞改革开放,那时候是1979年,改革开放经历了十多年,而我们在60多岁离70岁还远着呢,离80岁更远,所以我们还应该继续努力,不要因为岁数大了就塌下了。”
邓林说“父亲经常告诉我们,我们家的人一个是要有作为,一个是要有出息,不能有大出息,也要有中出息、小出息,有出息,有作为,并不是说一定要当伟大的什么什么,但是这个作为对国家、对人民要有好处,最起码得养活自己,不要啃老吧。我现在对啃老的人是很反感的,我觉得一个人有劳动能力为什么要去啃老?我们应该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的世界。”
根据《邓小平》年谱记载,在1993年1月3日这天上午,89岁的邓小平给孙辈们说:对中国的责任,我已经交卷了,就看你们的了。我十六岁时还没有你们的文化水平,没有你们那么多的现代知识,是靠自己学,在实际工作中学,自己锻炼出来的,十六七岁就上台演讲,在法国一呆就是五年,那时话都不懂,还不是靠锻炼。你们要学点本事为国家做贡献,大本事没有,小本事、中本事总要靠自己去锻炼。
对于现在的生活,邓林说“我尽管不富裕,比上不足,但是我比下还余多了,你想想咱们中国还有百姓生活得很困难,有的时候我在街上看见那些装修工人、快递工人,我还是对他们挺崇敬的,我觉得人不能光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如果没有他们,你说北京怎么运转?这么大一城市没有这些人,到了春节,送牛奶都成问题了。我现在虽然身体不是很好,老这个病那个病的,但我要坚强愉快地生活下去,尽量地克服疾病给我带来的病痛,这样人活着才有意义”邓林说。 
采访中,邓林挥笔为本报写下“无私才能无畏,我要向我父亲学习的最高品德。”这样一句话。邓林说"爸爸是个无私的人,因为无私,他才坚强,无论什么挫折、痛苦都不能把他打倒;因为无私,他才勇敢,敢于实事求是。我父亲最困难的时候他就有一个信念,他始终不认为世界永远会这么坏下去,他认为一定会有新的、光明的前程,一定有新的变化。所以他就努力在等待,等待时机、等待条件。”除了精神上坚忍,邓林说“父亲对病痛也有极大的承受力,身体不舒服,自己从来不说,不爱看医生,不愿意麻烦别人,他的病变常常都是医生、护士们细心观察才发现的。”
邓林说:“我感触很深的就是,对我父亲越了解,就对他越崇敬。父亲高尚的品德、他的理想、他的坚持、他的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他待人的谦和那种包容,很多东西是需要去理解、去总结的,这个崇敬就是他以身作则的事实带给我们的。生最高的追求我觉得就是人活着一辈子要问心无愧,我觉得这个特别重要。
“无私才能无畏”,这是邓小平一生崇高品德的真实写照。




END
图片



图片


图文丨人民日报

编辑丨肖帆

责编丨黄冬晓

审核丨韦小海 陈春燕 赵岚 韦伟斌

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