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宁市群众艺术馆官网!

收藏本站|设为首页|辟谣平台

文化活动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活动 > 群文资讯

节气里,识农事丨夏至:荷气夜来雨,百鸟清昼迟

来源:南宁市群众艺术馆时间:2022-06-21访问量:

image.png


夏至,24节气中第10个节气,


也是最早被确定的节气。


于每年6月21或22日开始,


至7月7或8日结束。


这一天,


太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


达到黄经90°,


是太阳在一年中所能达到北半球最高的纬度,


也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时间最长的一天。


image.png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


夏至日,人们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周里·春官》载:“以夏至日,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消除疲劳、荒年与饥饿死亡。《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


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image.png

麋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麋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


image.png

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image.png


image.png


夏至时节,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因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病虫迅速滋长蔓延而进入田间管理时期,高原牧区则开始了草肥畜旺的黄金季节。


华南西部雨水量显著增加,因此,要特别注意作好防洪准备。夏至节气是华南东部全年雨量最多的节气,往后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伏旱。为了增强抗旱能力,夺取农业丰收,在这些地区,抢蓄伏前雨水是一项重要措施。


淮河以南早稻抽穗扬花,田间水分管理上要足水抽穗,湿润灌浆,干干湿湿,既满足水稻结实对水分的需要,又能透气养根,保证活熟到老,提高籽粒重。俗话说:“夏种不让晌”,夏播工作要抓紧扫尾,已播的要加强管理,力争全苗。


image.png


而北方地区夏至后进入伏天,气温高,光照足,雨水增多,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害虫迅速滋长漫延,需加强田间管理。


夏至时节各种农田杂草和庄稼一样生长很快,不仅与作物争水争肥争阳光,而且是多种病菌和害虫的寄主,因此农谚说:“夏至不锄根边草,如同养下毒蛇咬。”抓紧中耕锄地是夏至时节极重要的增产措施之一。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答案解析:

1、夏至白昼最长,黑夜最短;冬至白昼最短,黑夜最长;春分和秋分白昼和黑夜时间一样长。2、牡丹在谷雨前后开;芍药在立夏前后开;半夏在夏至前后开。3、小满节气时谷物颗粒饱满,但未成熟。



END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返回顶部